“工匠精神”,职业教育的灵魂

“工匠精神”,职业教育的灵魂
焦作工贸学院党委书记  李茂山
 
      今年是《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20周年,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诞生150周年。我国有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职业院校1.3万所,在校生超2800万人,其中中职学校近1.2万所,年招生630万人,在校生超过1800万人,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分别占高中阶段教育的44%和43%。高职院校1327所,年招生320万人,在校生超过1000万人,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分别占高等教育的47%和40%,高职院校每年为各个行业输送近1000万技术技能人才,培训从业人员上亿人次。

      职业教育是与企业发展、科技进步、社会繁荣紧密关联的教育类型,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今年职业教育活动周主题为“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必须把工匠精神作为新动力,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水平。
各职业院校要将工匠精神作为办学理念,在专业设置方面与市场需求、时代特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接轨,培养实用、可用的优秀人才;在课程教学及实践训练中,要引导学生形成对职业技能的追求和坚守,培养其“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优秀职业品质。只有如此,工匠精神才能得到弘扬,职业院校办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

      2016年职业教育活动周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把“工匠精神”直接写进了大赛主题。上级领导要求,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与经济社会同步规划、同步发展,与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升级、技术更新换代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需求更加契合。
“工匠精神”,让职业教育有了“灵魂”,那是一种坚定理想信念、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报国成才的方向,也是支撑“中国制造”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的精神之源。

一、什么是“工匠精神”

      说到“工匠精神”,我们总会想到瑞士的手表、德国的机械、日本的管理。正是由于对“工匠精神”的尊重和坚守,才造就了这些国家名企辈出、品牌辈出。据报道,截至2012年,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企业长寿的秘诀是他们都在传承宝贵的“工匠精神”。以德国为例,除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奔驰、宝马、奥迪、西门子等知名品牌之外,还有数以千计的中小企业,它们大部分“术业有专攻”,立足本行,心无旁骛,在某一细分产品上不断积累优势,最终成为各自领域的“领头羊”。


      有人问德国的菲仕乐锅具负责人:“你们德国人造的锅据说要用100年,卖出一口锅,也就失去了一位顾客。因为没多少人能活100年。你看别人造的锅,10年20年就足够了,这样一来,顾客就得经常来买。这不是可以赚更多钱吗?”菲仕乐锅具负责人回答说:“正因为所有买了我们锅的人都不用再买第二次,所以产品质量才有口碑,才会吸引更多人来买。”为什么8000万人的德国,竟有2300多个世界名牌?西门子总裁说:“这靠的是我们德国人的工作态度,对每个生产技术细节的重视。我们承担着要生产一流产品的义务。”

      而在我国,企业“短命”的现象并不少见。虽然我们具有“庖丁解牛”、鲁班、卖油翁等历史悠久、脍炙人口的“工匠”式传奇,但如今却常常被“差不多”文化所取代,“差不多就行了”甚至成为在车间和作坊之外很多人的生活态度。在这样的文化氛围里,“工匠精神”的没落和消亡就在所难免。更令人担忧的是,企业自身的这种职业态度还会对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和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产生负面影响。

      具体说来,“工匠精神”应该从三个层次去理解把握。

      第一个层次,了解什么是工匠。工匠,是长期受到工业文明熏陶,训练、培育出来的一种专门人才。这种专门人才,是在整个专门、专业活动中掌握技能、技艺和技术的人才,要达到一定高度才能称之为工匠,一般的小手工、一般的简单熟练工,不能称之为工匠。也正因为这样,工匠一定是与工业文明的发展、熏陶和浸润联系在一起的。

      第二个层次,了解工匠的精神境界。工匠的精神境界有着独特的界定。一般来说,跟工匠匹配的精神,首先,应该具备极强的专业性,在专业上专心致志、精益求精;其次,应该具备强烈的专业追求,把这种不懈的追求,贯穿自己的职业生涯,当作人生的一个目标;再其次,应该具备坚定的专业操守,为了自己的专业坚持,舍得放弃诱惑,坚持企业忠诚,把自己的精神生活寄托在对专业的奉献上,这才是工匠具有的一种精神。

      第三个层次,在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相统一的基础上,去看待“工匠精神”这一整体的概念和确切的内涵。真正的“工匠精神”应该是专业精神、职业态度、人文素养三者的统一。只有从专业性、职业性和人文性这三个特征来把握“工匠精神”,才能够对“工匠精神”有一种源于职业教育,又高于职业教育;源于工业文明,又进入后工业文明;源于教育,又跳出教育去看待的一种教育的理想境界和形而上的追求。
“工匠精神”应该成为学校职业教育的灵魂,成为每一个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所努力向往的一种境界。对“工匠精神”要有一个系统的把握和理解,片面的、庸俗化、表浅化的理解,会对职业教育产生极大的误导。第一工匠自身的技能、技艺和技术是他们的物质载体和最根本的职业生涯的追求;第二,他们与之相称的独特精神表现为他们对自己专业独特的职业态度,没有这种职业态度,他不能够将自己的专业变成自己生命存在的方式;第三,也是更重要的,工匠要有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有创新能力,要有最终的社会人文关怀;第四,工匠应该有更高的要求,就是人文素养的培育,如果没有人文素质,就不可能有职业态度的端正和专业技能的提升,就不可能有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和专业上不懈的创新动力。

二、日本工匠精神典型案例


      在日本,有这么一批人,他们似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钻进自己的世界里;他们热爱自己的手艺,即使再小的活儿,也努力做到世界第一;他们关注每个细节,苛求完美,把每件产品都当成艺术品;他们持之以恒,不因荣誉而浮躁、不因冷清而放弃,保持品质百年如一日。他们,就是支撑起日本品牌、品质、信誉,散落在日本各行各业的“日本匠人”。

      在春季结束的全国两会中,“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工匠精神”?日本社会众多成功“匠人”的例子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贵在极致——树研工业的粉末齿轮】

      一粒大米上可以放置上百颗“粉末齿轮”。

      一粒米上放置上百颗齿轮?这听起来像天方夜谭,但日本的树研工业股份公司花了近十年的时间做到了。1998年,树研工业用整整6年的时间,生产出当时世界上最轻的齿轮——仅十万分之一克。但是树研工业并没有因此而停滞不前。他们不断挑战自我,在2002年,又批量生产出重量仅有百万分之一克的粉末齿轮。这种齿轮有5个小齿、直径0。147毫米、宽0。08毫米,其精巧程度让人叹为观止。
      
      没有人要求树研工业一定要做最小的齿轮,但是树研工业就是在自己的领域,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这种追求完美、力求极致的精神,就是日本匠人精神的体现。

【贵在永不放弃——HardLock永不松动螺母】


      日本公司哈德洛克(HardLock)工业株式会社的创始人若林克彦曾研制出“永不松动”的螺母。若林克彦在螺母中增加了榫头,并根据常年积累的技术,对不同尺寸、材质的螺母使用不同的对应偏芯量,从而实现了这个无法模仿、永不松动的螺母。由于工艺复杂,哈德洛克的螺母销售价格比普通螺母高了30%,基本不被客户认可。但若林克彦决不放弃,即使兼职做其他工作来维持公司的运转也绝不降价。

      是金子总会发光。若林克彦的螺母最终获得了日本一家铁路公司的认可并与之展开合作,随后日本最大的铁路公司JR将哈德洛克的螺母全面应用于新干线。而走到这一步,若林克彦花了整整20年。如今,哈德洛克螺母已走出日本,被澳大利亚、英国、波兰、中国、韩国的铁路所采用。他独一无二、永不放弃的精神,正是匠人精神的精髓。

【贵在百年如一——长崎蛋糕】


      在日本,有一种用地名来为自家品牌命名的蛋糕。这款由长崎市“琴海堂”蛋糕店生产的长崎蛋糕看似平淡无奇,却美味无比、家喻户晓、百年不变。长崎蛋糕制作原料只有鸡蛋、面粉、白砂糖和麦芽糖。但“琴海堂”的老板山本洋一,60年来坚持只用当天产的新鲜鸡蛋、米饴做的麦芽糖、蛋糕内不放包括防腐剂在内的任何添加物。也许你可以坚持几天做出最好的美食,但60年,不因世事变迁,不因材料、天气、电压等各项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完全保持美味的长崎蛋糕品质如一着实不易。坚持不懈,品质如一,这也是日本匠人的品质。

【贵在完美——寿司之神】


      在日本若要吃寿司,估计无人不晓这家位于东京银座、连续两年被评为米其林三星餐厅的寿司店——数寄屋桥次郎寿司店。

      店主小野二郎现年已逾90,他的一生有超过75年的时间都在做寿司、思考寿司,甚至做梦都梦见寿司。他对寿司倾注的心力、让无数顾客都产生敬意,并因此被誉为日本的寿司之神。

      从食材开始,小野二郎对寿司制作的每一个细节都苛求完美。他每天早上会亲自去鱼市场挑选食材,过问所有细节;他会除了工作以外永远带着手套以保护他制作寿司的双手,甚至睡觉都不曾摘下;他为求一个完美的蛋卷,在徒弟失败几百次后才给予认可……在小野二郎的寿司店里,与其说是在做餐饮,不如说是在料理店里修行。

      所有环节务必完美,这就是小野二郎对寿司的要求。难怪即使起价3万日元、即使要提前1个月预约、即使是只有10人座位的小店,这家寿司店依然让众多的食客趋之若鹜,甚至每个吃过的人都会忍不住感叹,这是“值得一生等待的寿司”。

【匠人成功的秘诀】


      日本匠人的故事还在日本各行各业上演,他们宛若千万颗星辰散落在民间,支撑起日本的品牌、品质与信誉。

      匠人们的每一次劳动都是一次自我挑战;匠人们的每一件作品,都是追求极致完美的艺术品。

      职业无贵贱、手艺有高低。匠人们是在劳作,更是在他们自己喜爱的行业里不断地修行。

      当今世界纷繁复杂、瞬息万变、诱惑众多,如何坚持自己所喜爱的事业,全身心投入,不因外界而动摇,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努力,也许这正是日本匠人成功的秘诀。

三、“工匠精神”价值何在


      “工匠精神”的社会价值和教育意义,以下几点显而易见。

      第一,它是工业文明高度发展的精神成果。这是对该成果的一种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相统一的具体化理解。只有从这个角度去把握,我们对工业文明的精神成果才能够有正确的认识,而我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也就有了一个与世界文明接轨的桥梁和纽带。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根本、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所以,职业教育在本质上,就应该以这种精神成果,作为自己的价值根本和导向。

      第二,它是现代职业教育的精神标杆。只有这样去理解“工匠精神”,才能够为职业教育树立一个志存高远的工作标杆,使得职业教育免于陷入培育、生产“机器人”的尴尬地位,才能走出终极教育、次等教育的认识误区。而且,职业教育确立这样的标杆,会给职业教育带来全新的、本质性的改造,即:让它不仅见技术、见技能,也能见人的素质素养,见人的全面持续发展。

      第三,它是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特征和灵魂。只有这样去理解“工匠精神”,才能既将教育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又使职业教育有自己独特的判断和选择。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具体到职业教育,要有自己的规律和特点,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独特的精神内涵,有独特的灵魂。职业教育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就必须要高度重视“工匠精神”的培育,并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给职业教育灌注丰富的思想内容,才能提升职业教育真正的人文价值,也只有这样,才能给职业教育带来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质和亮点。所谓职业教育要培养“德艺双馨”的人才,它的“德”,就应该包含着“工匠精神”。

      第四,它是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这样理解“工匠精神”,并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之一,必然会给职业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因为,只见物而不见人,只见技能、技艺和技术,而不见精神,这条路走不下去。因此,必须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在专业课程教材的建设上,在教育方法的创新上有一系列的变革,从而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具有极强的人文性、价值性和思想性。经常听到企业在录用职业院校毕业生时,会更重视“德”,这实际上表明了人才的生命力之所在。所以,对“工匠精神”的正确理解,以及对它的适应与培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和指导思想。

      第五,它是职业教育文化软实力的象征。将“工匠精神”的正确理解引入职业教育,并向社会广泛宣传,对于改变职业教育的形象,对于调整职业教育的社会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够让社会真正认识到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因此,我们不能小看“工匠精神”的培育以及向社会宣传的意义和价值,它能够跟劳动、技能和创造紧密地结合起来。

      从这五个方面来说,必须要正确认识“工匠精神”,并且在职业教育领域把它作为全新的工作指导思想。

四、“工匠精神”如何培育


      第一,职业院校在工作的指导思想上,要从职业教育的内在规律要求出发,摒弃普通教育目标的制约,正确认识“工匠精神”对于职业教育的价值,从而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思想武器,奠定现实基础。

      第二,职业院校要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贯穿于教育教学改革全过程,那就必须在课程设置、实践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中加强理性教育的内容。通过必要的人文课程的学习,必要的职业生涯教育,必要的技术理性培育和引导,使得职业院校整个教学过程包含良好的综合素质教育和学生能力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
      
      第三,职业院校在产教融合的落实上,必须利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平台,加强“工匠精神”的养成教育、体验教育和实践教育,从而使“工匠精神”与技术活动、技能培育有机结合起来,并内化于学生的精神之中。

      第四,职业院校在师生共同成长的实践中,要以“工匠精神”培育为抓手和载体,给学生、教师一个密切互动、共同成长的机制,只有这样,精神培养才可能成为一个有机而又有效的、教与学统一的过程。我们经常以为技能的培育是学生的事,精神的培育也是学生的事,殊不知,精神的培育离开了师生的共同成长,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所以“工匠精神”的培育,对于职业院校的所有教师,都是一次全新的教育改革、教育理念创新的挑战。

      第五,职业院校在自身文化软实力构建过程中,要以“工匠精神”的培育作为切入点和制高点。一方面在院校构建富有“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另一方面以这种文化软实力向全社会推送“工匠精神”的价值和意义。显然,只有弘扬“工匠精神”,才能真正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才能有职业教育文化软实力生存的社会基础。因此,我们职业院校必须提高社会责任感,在自身文化软实力建设中,以“工匠精神”培育为重点,将劳动、技能和创造的价值和意义,向整个社会宣传。

庖丁解牛[páo dīng jiě niú]
【原文】先秦·庄周《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砉(huā)然向然,奏刀騞(huō)然,莫不中音。”
【译文】有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它竟然同《桑林》、《经首》两首乐曲伴奏的舞蹈节奏合拍。
 
卖油翁
【原文】陈康肃公尧咨(zī) 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jīn)。尝射于家圃(pǔ),有卖油翁释担(dàn)而立,睨(nì)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shǐ)十中八九,但微颔(hàn)之。
康肃问曰:”汝(rǔ)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shú)尔。”康肃忿(fèn)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zhuó)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sháo)酌油沥(lì)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shú)尔。”康肃笑而遣(qiǎn)之。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
【译文】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这与庄子所讲的庖丁解牛、轮扁斫轮的故事有什么区别呢?

公输刻凤
【原文】公输之刻凤也,冠距未成,翠羽未树;见其身者,谓之鹲鵄(mǎng chī);见其首者,名曰鴮鸅(wū zhé),皆訾其丑而笑其拙。
及凤之成,翠冠云耸,朱距电摇,锦身霞散,绮翮(qǐ hé)焱发。翙(huì)然一翥(zhū),翻翔云栋,三日而不集。然后赞其奇,而称其巧。
【译文】公输班雕刻凤凰,凤凰的冠和爪还没有雕成,翠绿的羽毛也没有刻好,看见它的身子的人,说它像鹲鵄;看见它的头,称它是鹈鹕。(别人)都耻笑凤凰的丑陋和鲁班的笨拙。等到凤凰雕刻成功,翠绿的凤冠像云彩一样高耸,朱红的爪子像电一样闪动,锦绣一样的身子像云霞一样放光,绸缎一样的羽毛像火花一样灿烂。翙的一声腾飞,在耸入云天的楼房上翻飞,三天不落下来。这样以后人们又称赞凤凰的神奇和鲁班的技艺高超。

返回
Baidu
sogou